金华市卫健委党委打造“党建+老有优养”金名片
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金华市卫健委党委立足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民办实事、解难事的实际行动,打造“党建+老有优养”服务品牌,聚焦“一老一小”重点群体,将智慧健康的养老方式渗透到各项工作中,织密医养结合服务健康网,加快推进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,化解民忧、温暖民心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一、问需于民,建立“便民化”医养联动机制
市卫健委党委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内容。由委党委牵头,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、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党组织为依托,总结推广磐安县集卫生院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残疾人之家一体化建设模式,鼓励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,在居家养老中心建立卫生室(健康小屋、护理站),开设“共享药库”,推出流动服务车,打通老年人居家配药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医疗、康复、养老一体化服务。全市现有康复医院14家、护理院8家,2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老年医学科,121家医疗机构开设康复科,拥有老年康复护理床位6367张。
二、一线惠民,优化“家门口”医养服务功能
市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,将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服务对象,开通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,使签约、预约就诊、咨询、住院、联系转诊、专家会诊等一站完成。截至目前,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9.71%,老年健康管理率为71.75%。
三、真心为民,探索“贴心化”医养结合新模式
学习党史要充分激发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,想民所想,忧民所忧,急民所急,解民所困。市卫健委党委号召全体党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群众实际需求,广泛探索“贴心化”医养结合新模式,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。一是探索建立长期护理险,将38项生活护理服务项目、20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纳入保险报销,实行项目化管理,激发市场的活力。义乌在5个基层医疗机构试点建立医养结合照护中心,“医养”统筹按床日支付,实现“医养”一张床结算一本账。二是探索建立家庭病床服务。实施《金华市家庭病床服务规范(试行)》,为长期卧床、生活不能自理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。义乌市后宅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116张,为老人配置智能手环,实现心跳、血压等基础数据危险值报警及一键呼叫功能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卫生院家庭病床服务工作获《浙江卫视》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。三是探索“互联网+护理”。目前全市已有20家医疗机构成立互联网医院,提供在线问诊、远程会诊、部分常见病、慢性病患者复诊、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。开展互联网诊疗总例数8000余例,远程诊疗总例数30万余例,网上门诊护理服务例数1200余例,居家护理服务例数200余例,开展互联网电子处方张数4500余例。四是探索推进中医健康养老服务。积极发挥中医预防保健、慢性病治疗的优势,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育中医药特色科室。目前,兰溪市百城医院、金东区慈济康复医院等引进了中医健康养老服务项目。婺城区康复医院、磐安县中医院等一批公立中医药特色医养康养项目正在建设中。五是探索安宁疗护工作。依托市二院建设市安宁疗护中心和安宁疗护培训基地,每个县(市、区)选择一个乡镇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。
扎实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是锤炼广大党员为民服务本领的“磨刀石”,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初心使命的“试金石”。市卫健委党委将坚持党建引领,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继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养服务能力,加快推进推动医养产业升级,在实践实干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打造浙中医养服务金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