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赋能 四维联动 金华市城建档案馆构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新格局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只有围绕中心、建设队伍、服务群众,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,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”。金华市城建档案馆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,以党建领题破题,紧紧围绕“为党管档,为国守史,为民服务”的理念宗旨,探索“党建”统领“档建”发展新路径,认真抓实“四新”,实现“党建+业务+服务”一体推进。
一、拓展“朋友圈”,打造“四互四共”新生态。着力突破传统模式,创新探索单位党建、行业党建互联、互补、互动、互助,实现“活动共办、工作共推、经验共享、发展共赢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四互四共”党建联建机制。思想共建。与市稽查中心、市园林服务中心、市住房保障中心等五家党支部推动组建“绿色城建联盟”,成员单位实行“轮值”,策划实施联建活动,通过联合上党课、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,集中进行理论辅导、政策解读和思想作风教育培训,增强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。业务互促。从馆职能出发,围绕“基础施工、主体完工、竣工收尾”等关键节点,与市质安总站党支部结对联建,从“单兵作战”转向“协同作战”,共同加强过程监管,确保工程档案的及时性、完整性与准确性。党建共联。与市数据局党支部在党建共联的基础上深度合作,共同研究让档案“长出AI大脑”,依托大模型的语义理解和推理能力,推动形成“AI初审-人工核验-系统自学习”的良性循环,对城建档案电子文件进行完整性、正确性校验,预计减少80%的档案审核时间。
二、优化“软环境”,探索“三全三提”新路径。找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切入点、突破口,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、同频共振、互促共进。一站式“兜底”全链条提服务。全省首创项目跟踪,由党员骨干做好全市9家中介服务机构联络员,成为企业困难的“收集员”,惠企政策的“宣贯员”,企业难题的“解决员”,共为400余家企业,解决了2400多个问题。承诺制“容缺”全周期提效率。以金东区“竣工即验收”改革试运行实施效果为切入点,全面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改革,在全市推广“容缺验收+企业和中介承诺”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模式,当天即可出具档案认可意见书,全年可为企业降低200周的时间成本。靶向式“三类管”全要素提质量。利用“三孔一线”工作法,深化拓展“党支部+三类项目”联结机制,针对“工业企业”项目,开设“党员企业专窗”,惠及550余家企业,平均可以提前3—5天,遇上拥堵环节甚至可以提前10天;梳理全年省、市重点项目,提前“一对一”建立项目工作联系群,做好事前服务和过程指导,共指导450个项目;针对大型工程项目,采取“分阶段”档案验收模式,将工程全过程档案按重要施工节点分阶段开展档案收集、整理和验收工作,有效缓解项目竣工后档案一次性提交验收消耗时长等问题,平均可节省8—10天。
三、延伸“惠民链”,构建“三查三通”新格局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做好党建和档案工作的出发点、落脚点、关键点,持续推进优质档案利用服务,坚持“便民、利民、惠民”原则,以数据多跑腿满足多元化查档。“信义居”掌上查。依托浙里办“信义居”平台,无需提供任何资料即可调阅档案,有效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,实现查档“一次不跑”“随时可办”。2024年,累计查档1249件,调阅图纸29561张、文字46960页,占总查档量的59%。“浙政钉”自助查。为方便政务人员查询城建档案,推出“浙政钉”端查询,部门只需向城建档案馆申请授权有效期,即可自助查询城建档案库的所有档案目录,打破壁垒开放共享,为20余个部门提供案卷3364卷。“馆藏通”全域查。金华市城建档案馆藏系统完成全域一体化数据互联,通过云端协同查档平台实现跨区域、多馆际联动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矩阵,今年6月全市域覆盖使用。
四、一线“练兵场”,锻造“三强三促”新引擎。注重一线历练,强根基促成长。通过“一线领办项目”行动,落实“2+1”机制,按照“一年打基础,两年见成效”的进度计划,选派业务骨干到工地一线、项目一线、窗口一线攻坚,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,压实干部责任。注重一线激励,强能力促担当。采用互学经验、互鉴教训、互传理念、共谋思路、共提能力的方式,定期组织开展“微课堂”“辩论赛”等活动,现场看、现场悟、现场学,比学赶超,让每位党员在表达中展示,在实践中锻炼,在锻炼中成长。注重一线示范,强标准促发展。发挥城乡建设档案协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由会长带队,设立党员示范岗,牵引协会内党员制定行业标准,规范行业行为,补足城建档案业务短板,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提供强有力保障。